《人间值得》
- Cindy Blog Space
- Mar 8
- 4 min read
Updated: Apr 12
以自己当时存下的有触动的片段做一些整理 + 我个人的感想
“你只需要对自己交代,如何去生活,去过怎样的人生”


【人际关系】
不抱有期望
书中以 “情” 的角度提到在人际关系中对别人不抱有期望,就不会被束缚,可以轻松、坦然地活着
“人心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这和年龄、身份等无关”
不期望, 放下 “应该”
关于 “不要期望” —— 放下 xxx 应该怎样怎样
“应该” ("Should") ,“义务” ("Obligation"),“制约”/“条件” ("Condition") 都反映着一方对另一方有某种/某些期待,一方把自己的个人想法附加到另一方上。比如:期待着一方按照着 TA 的想法去活、去做事。而往往当对方没有/无法做到时,带着期望的这一方,或失望,或愤怒,或埋怨,可能会有一种 “不自在”、“不得劲” 。但没有 xxx 有义务一定要怎样怎样;没有 xxx 有义务要去按照另一个人的期待/带着另一个人的期望而活
(后面部分也会对这一点再进行一些思考)
【亲子关系】
书中有挺大的篇幅分享了作者在育儿过程中/从他人育儿经验分享中感悟的心得,对个人成长和人生也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关系中互动、相处的还是在于 “人”,而无论任何关系都可以给人提供了解自己、觉察、成长的机会。就像书中提到的,“所谓育儿,其实也是成长;人通过 ‘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
投入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书中提到 “孩子会看穿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待大人和孩子一视同仁” 的重要性。“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真实的目的”)。关于 “孩子听不进去自己的话/直接表达虽然父母做了很多事但不是他们想要的”,一方面是 “孩子已看穿父母的真实目的”,一方面也是父母对孩子的 “期望”、“控制欲”,再深入一些就有关于 “人的主体性、个体性”(需要问一问 “投入的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孩子与父母人生轨迹的分明”
而关于 “父母与孩子人生轨迹的分离” —— 也许与其说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认识到 “人” 作为一个 “个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 “主体”,孩子本身就是独立的、独特的,也就没什么所谓的 “分离”,只是一种自然的成长发展过程罢了
【个人关系】
有时人们很多的谈论围绕着各种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乎对方),但任何关系的基础还是和自己的关系(有没有回到自己去向内看)
书中提到 “自己的烦恼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坷” ,“因为所有的问题,我都可以解决” ——
相信自己、信念
关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信念感。再进阶、拓展的思维方式可以是没有所谓的 “烦恼”、“坎坷”;当你不觉得是烦恼/坎坷,它就不是个事儿 ➡️ 意识形态上关于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信念和潜意识的乐观融合贯通了,所以自然而行了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分清自己和他人,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
边界分明、课题分离
关于界限分明、课题分离。教育从 “个体” 本身出发,根据孩子本身进行引导,先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边界感;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自然延伸学会同理、共振、分享(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本末倒置在孩子还没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时就告诉他们(“盲目”)谦让、“放弃自己的需求成全他人” 去 做所谓的 “牺牲”。(写这一点时想到之前有次交流时提到的,人类图中 “个体人” 能理解 “家族人”、“社会人” 而反过来却不会。也许其中一方面是 “个体人” 可以理解 “个体” 为 “家族” 的基础、“家族” 为 “社会” 的基础)
从个体延伸到关系。也可以反向去理解,但要清楚从/在关系里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指向自己个人的哪些方面,可以带给自己哪些成长。关系里的核心还是 “个人”,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是人之间的互动。“问题” 的提示是找到 “根源在哪里”。而同一个点,本末倒置的发展也许是 “问题”/“困难”,找到核心源头、跟随自然发展规律,那也许不是个 “问题”,不会被看成是个 “问题”,而是平和
书中通过两个例子体现了不同人对 “孤独” 的理解 —— “孤独是一件好事” vs “孤独是 ‘坏事’ ”。人际关系中 “轻松” vs “痛苦”。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赋予词汇的意义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其实任何 xx 都是中性的,可以有各种可能,在于个人如何理解、解读(思维、信念)
简单生活每一天
从心
“当你想要 ‘遵从内心而活’ ,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
“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
让心归于平静、身心灵的平衡
活在当下
“健康”、“适量”、“均衡”(“度”)
自己心里有数,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
个人价值观/理念 ➡️ 个人内在真理
无论是 “个人生活”、“工作”/职场人际关系、“育儿”/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任何关系中),自在与否、轻松坦然与否,用书中所提到的点出,关乎的是 “清晰的自我认知;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活出自己”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请务必认识到 ‘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
后记:莲华微动
书中后记为 “莲华微动”。“莲华” 为植物紫云英(Chinese milkvetch/Astragalus sinicus)的别称。
提到了 “恒子老师九旬的人生,正如田野里盛开的莲华一样,随风摇荡,她满身都是轻柔、柔和与坚强”
“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想到这一点时不禁眼眶湿润。她做到了。平和和温暖
(人间值得 :)
参考文献
范宏涛(译)(2019)。《人间值得》(原作者:中村恒子与奥田弘美)。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中提到的 “期待(望)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呼应博文中的某部分,所以不期待、不期望)
有人提到 “文字的力量” 又一次震撼到 TA (呼应在做下一篇内容整理时浮现出的其中一个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