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含义的顿悟 (1)
- Cindy Blog Space
- Jun 16
- 2 min read
Updated: Jun 17
继之前冒出的对于 “慈善” + “公益” 的顿悟,后来有一些进一步的延伸……
正如有些词语的内在(比如:“大道至简”)或是词组中的文字顺序(比如:“呼吸”)蕴含了很多正向信息和启示,有些词语的背后则可能带着一些社会 “情感绑架性” 的局限性思维模式需要打破
社会对于 “慈善” 和 “公益” 为 “免费” 的观念,背后的可能动机也许带有一种 “情感勒索”,以 “不劳而获” 的心态向有影响力的人 “施压” 去期待无偿获得。当然不是所有的行为动机都如此,所以筹到的 “慈善/公益金” 收到后用来做了些什么,是否合理地安排把它们用来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这些的人就能反映寻求 “慈善、公益帮助” 的人的内心。而 “慈善”、“公益” 不只限于也不等同于 “募捐”、“捐献”、“做义工”;不是 “做慈善” (doing) 而是怀有 “慈善” (being) 的心
“慈善”、“公益” 的本质在于美好、正向的发心:
带着慈悲+善良【“慈善”】,使公众群体受益【“公益”】—— [1]
无关其它。无关于是否是 “免费” 还是 “收费”
日常美好、发心正向的记录+分享(无论是通过文字、声音、画面 等各种形式)已经是在慈善+公益了 [1]
日常生活中带着正向发心提供的美好服务(无论收费于否)都是在慈善+公益
“慈善” 的 “公益” 源自于个人的那颗纯粹、美好的发心。不让自己陷入“情感绑架、勒索” 中,没有 “应该 xxx”,或者 没有 “你要做慈善、公益就只能xxx”
个人对文字、词语的理解+使用觉知非常重要
关联文章